基本解釋
● 旗
qí ?ㄑㄧˊ
◎ 用布、紙、綢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標識,多是長方形或方形:旗子。旗幟。旗號。旗艦。旗手。
◎ 中國清代滿族的軍隊編制和戶口編制(共分八旗,后又建立蒙古八旗,漢軍八旗),特指屬于滿族的:旗人(滿族人)。旗籍。旗袍。
◎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行政區劃,相當于縣。
英文翻譯
◎ 旗
flag banner standard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旗 qí?
〈名〉
(1) 同本義 [bear-figured flag]
旗,熊旗五游,以象罰星,士卒以為期?!?a href="/r_ci_2e944138cfc78acfb5fd79edbee3db45/" target="_blank">說文》
熊虎曰旗?!?a href="#">廣雅》
師都建旗?!?a href="/r_ci_d180d23c2351d6de8f1fe808c55a5e23/" target="_blank">周禮·春官》
熊虎為旗及國之大閱?!?a href="/r_ci_d180d23c2351d6de8f1fe808c55a5e23/" target="_blank">周禮·司?!?br>
望其旗靡?!?a href="#">曹劌論戰》
(2) 泛指各種旗幟 [flag;banner]
斬木為兵,揭竿為旗?!?a href="#">賈誼《過秦論》
以為旗章?!?a href="/r_ci_4c0d31f14b8a027d80ecd66e21646064/" target="_blank">禮記·月令》
旗所以立兵也,所以利兵也,所以偃兵也?!?a href="/r_ci_1fd8ed6abb6e1d26f945cc57ac6e7acb/" target="_blank">管子·兵法》
(3) 又如:旗纛(古代軍隊和儀仗隊用的大旗);旗牌(擔任傳遞號令等的武吏);旗鼓(指槍棒等武藝的架式、門戶);旗頭(旗手);旗麾(將旗)
(4) 表識,標志 [pennant]。如:旗亭(酒樓。懸旗為酒招);旗望(酒旗);旗麾(將旗)
(5) 清代以旗幟的名色作為區別的兵民一體的組織 [“Eight banners” of the Man nationality in the Qing Dynasty]。如:旗丁(滿族士兵);八旗;旗田(清朝旗人的田地);旗兵(八旗兵丁);旗官(旗人之為官者);旗校(旗軍的校官)
(6) 內蒙古自治區的行政區劃單位,相當于縣 [banner]
(7) 假借為“箕”?;?。二十八星宿之一 [name of constellation]
壽于旗翼?!?a href="/r_ci_d2585b620ce6a400601192e1b05b0608/" target="_blank">荀子·富國》
詞性變化
◎ 旗 qí?
〈動〉
號令 [Order]
昔舜欲旗古今而不成?!?a href="#">呂氏春秋·諭大》
漢語字典
[①][qí]
[《廣韻》渠之切,平之,羣。]
亦作“簱1”。亦作“籏1”。
(1)古代畫有熊虎圖象的旗。
(2)亦作“旂”。泛指各種旗幟。
(3)猶表明;標志。
(4)猶號令。
(5)指茶芽始展的小葉。
(6)星名。
(7)清代以旗幟的名色作為區別的兵民一體的組織。
(8)清代農民軍的編制單位。
(9)內蒙古自治區的行政區劃單位,相當于縣。
(10)通“箕”。二十八宿之一。
(11)姓。漢有九江太守旗光。見《廣韻·平之》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渠之切,上平7之,qí,止開三平之群
[平水韻]:上平四支·上平五微
[唐 音]:*ghi?
[國 語]:qí
[粵 語]:kei4
[閩南語]:ki5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卯集下】【方字部】 旗; 康熙筆畫:14; 頁碼:頁484第28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渠之切【正韻】渠宜切,??音奇?!菊f文】熊旗五游,以象罰星,士卒以爲期?!踞屆啃芑懫?,軍將所建,象其猛如虎,與衆期其下也?!局芏Y·春官·司?!啃芑懫??!居帧繋煻冀ㄆ??!驹]】畫熊虎者,鄕遂出軍賦,象其守猛莫敢犯也?!∮帧咀髠鳌らh二年】佩衷之旗也?!驹]】旗,表也?!∮中敲??!臼酚洝ぬ旃贂繓|北曲十二星曰旗?!驹]】兩旗者,左旗九星,在河鼓左也。右旗九星,在河鼓右也。皆天之鼓旗,所以爲旌表?!∮中??!緩V韻】齊卿子旗之後,漢有九江太守旗光?!∮峙c箕同?!拒髯印じ粐縿t國安於盤石,壽於旗翼?!驹]】旗,讀爲箕?;?,二十人宿名?!∮帧卷嵮a】葉渠尤切?!景喙獭の鞫假x】乗輚輅,登龍舟,張鳳蓋,建華旗?!鸢础墩f文》旗從?其聲,訓熊旗五游,以象罰星,士卒以爲期也。旂從?,斤聲,訓旗有衆鈴以令衆也。分旗,旂爲二?!墩滞ā吩疲褐芏Y九旗所畫異物,所建異名,各有等差。雖旌旄之通稱,而制度自別,未可合爲一也。